华裔少年果果手捧一碗元宵庆佳节。 节目截图
“吃汤圆”or“吃元宵”?
过元宵当然离不开美食,无论天南海北,元宵和汤圆作为元宵节必备美食,自然不容错过。在海外的华侨华人,又是如何区分这两种食物呢?
常言道,北“滚”元宵,南“包”汤圆,二者的主要的区就是流行地域不同。元宵的制作比汤圆要繁琐一些,元宵是在江米粉里滚,汤圆像饺子一样包,虽然制作手法不同,但全都外表圆滚滚,内心甜蜜蜜,也象征着人们团圆和美的心愿。
果果作为在海外出生的“华二代”,除了吃传统芝麻馅儿、花生馅儿元宵,还会用本地特有食材,制作具有澳大利亚风味的坚果馅儿元宵,延续了中国元宵的传统习俗。
“爆竹声中一岁除,春风送暖入屠苏。”一元复始,万象更新,在辞旧迎新的日子里,每个人都会定下属于自己的新年计划。
果果也不例外,“新的一年,我希望自己学业有成,期盼未来成为更好的自己,也想赶紧回到自己的祖(籍)国看看。”
春天已经来临,让我们在一盏盏灯火、一道道微光下,共同出发吧!(完)
戏曲艺术焕发新的魅力和风采(4)****** 以文化人,戏曲艺术在素质教育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。戏曲艺术蕴涵丰厚的育人资源,其中德在艺先的职业操守、精益求精的专业态度、唱念做打的过硬功夫、真善美的心灵沟通、勤学苦练的执着精神,与我们的育人目标要求高度契合。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深化对接融合,充分激活戏曲艺术以文化人、以艺润心、以美培元的功能,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,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,塑造健全的人格。持续深入开展戏曲进校园、进社区、进乡村,助力提高全社会道德修养、文明程度和审美水平,培育时代新风新貌。 以艺通心,戏曲艺术在文化交流中扮演交流使者的重要角色。上世纪,京剧大师梅兰芳到国外访问演出引起的巨大轰动,新中国成立后,戏曲艺术在外交领域的亮眼表现,至今仍为人津津乐道。进入新时代,深化文明交流互鉴,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,为戏曲艺术服务大局提供了更为有利的环境、更为广阔的舞台。要围绕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,坚守中华文化立场,创新戏曲传播方式和手段,讲好中国故事、传播好中国声音,精彩书写戏曲艺术新篇章。 新征程上,中国戏曲学院将继续立足戏曲教育主阵地,与广大戏曲工作者一道,传承中华文化基因,展现中华审美风范,繁荣发展戏曲事业,使中华戏曲艺术更好地走向未来、走向世界。 (作者为中国戏曲学院党委书记) (文图:赵筱尘 巫邓炎) [责编:天天中] 阅读剩余全文() |